衡安公司评价报告信息网上公开表
一、 评价报告基本情况
报告编号
|
HAOHZP-2020-009
|
评价类别
|
现状评价
|
项目名称
|
平江县长盛铜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
报告编制人
|
邓集武
|
评价单位
|
衡阳市衡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建设单位
|
平江县长盛铜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
建设单位联系人
|
李烨
|
项目地理位置
|
湖南省平江县安定镇安定村邓家组
|
备案/审核/验收部门
|
平江县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
|
现场调查人员
|
邓集武、张敏元
|
调查时间
|
2020年7月17日
|
建设单位陪同人
|
李烨
|
采样检测人员
|
张敏元、祝健
|
建设单位陪同人
|
李烨
|
采样检测时间
|
2020年7月21日-2020年7月23日
|
评审专家
|
贺平安、戴贵生、李佐芬
|
评审时间
|
2021年1月26日
|
二、单位简介
平江县长盛铜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05月16日,是一家属于铜器工艺制品生产销售的生产经营企业,用人单位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安定镇安定村邓家组,用人单位年生产加工6000件铜制工艺品。
三、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用人单位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如下:
评价单元
|
车间
|
岗位/工种
|
工作地点/工作内容
|
职业病危害因素
|
来源或存在环节
|
作业
方式
|
接触方式
|
人数
|
接触
时间
|
生产单元
|
制摸车间
|
打磨工
|
打磨
|
粉尘、噪声
|
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
|
手工
|
持续
|
2
|
8h
|
修边工
|
修边
|
噪声
|
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
手工
|
持续
|
1
|
6h
|
涂胶工
|
涂胶
|
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
|
原辅材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
手工
|
持续
|
2
|
6h
|
灌蜡车间
|
灌蜡工
|
溶蜡
|
石蜡烟、高温、噪声
|
石蜡热熔产生的高温及石蜡烟
|
手工
|
持续
|
12
|
6h
|
注蜡工
|
注蜡
|
石蜡烟、高温、噪声
|
手工
|
持续
|
4h
|
取模工
|
取模
|
高温、噪声
|
设备运行产生的高温、噪声
|
手工
|
持续
|
4h
|
修补焊接车间
|
修件工
|
修边
|
石蜡烟、锡及其化合物
|
电烙铁锡焊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
手工
|
持续
|
10
|
8h
|
焊件工
|
电烙铁焊接
|
石蜡烟、锡及其化合物
|
手工
|
持续
|
6h
|
沾浆车间
|
沾浆工
|
沾浆池1
|
粉尘、噪声
|
沾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
手工
|
持续
|
6
|
6h
|
沾浆池2
|
粉尘、噪声
|
手工
|
持续
|
6h
|
沾浆池3
|
粉尘、噪声
|
手工
|
持续
|
6h
|
脱蜡车间
|
脱蜡工
|
脱蜡
|
石蜡烟、高温、噪声
|
脱蜡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
|
手工
|
持续
|
2
|
8h
|
烧铸车间
|
烧铸工
|
箱式电阻炉
|
铜烟、粉尘、一氧化碳、高温
|
设备运行产生的高温,及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危害
|
机械
|
持续
|
3
|
4h
|
脱泥工
|
脱泥
|
粉尘、噪声
|
脱泥巴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
|
手工
|
持续
|
1
|
4h
|
切割
|
粉尘、噪声
|
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
|
手工
|
持续
|
1
|
4h
|
修饰打磨车间
|
修饰打磨工
|
修饰
|
粉尘、噪声
|
修饰、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
|
手工
|
持续
|
20
|
3h
|
打磨
|
粉尘、噪声
|
手工
|
持续
|
10
|
3h
|
焊接工
|
氩弧焊焊接
|
电焊弧光、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噪声
|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
手工
|
持续
|
2
|
4h
|
配底车间
|
配底打磨工
|
打磨
|
粉尘、噪声
|
打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
手工
|
持续
|
3
|
6h
|
配底焊接工
|
焊接
|
电焊弧光、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噪声
|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
手工
|
持续
|
6h
|
抛丸工
|
抛丸机
|
粉尘、噪声
|
抛丸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
手工
|
持续
|
3
|
6h
|
作色车间
|
作色工
|
洗蜡
|
噪声
|
高压水枪运行产生的噪声
|
手工
|
持续
|
1
|
2h
|
作色
|
锰及其化合物
|
高锰酸钾高温产生的氧化锰等物质
|
手工
|
持续
|
1
|
4h
|
烘烤
|
高温
|
设备运行产生的高温
|
机械
|
持续
|
1
|
2h
|
成品车间
|
打捆工
|
打捆机
|
噪声
|
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
机械
|
持续
|
1
|
8h
|
手工包装工
|
手工打包区
|
噪声
|
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
手工
|
持续
|
7
|
8h
|
公辅单元
|
/
|
维修工
|
/
|
电焊烟尘、电焊弧光、锰及其化合物、砂轮磨尘、高温及噪声
|
维修过程中电焊作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手工
|
/
|
1
|
不定时
|
/
|
处理工
|
污水处理加料
|
聚氯化铝、噪声
|
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及加料过程中加入的聚氯化铝
|
手工
|
/
|
1
|
不定时
|
/
|
总计
|
/
|
91
|
/
|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如下:
评价单元
|
岗位/工种
|
工作地点/工作内容
|
职业病危害因素
|
检测
结果
|
人数
|
是否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
职业病防护设施
|
个人防护用品
|
是
(人数)
|
否
|
有
(名称)
|
无
|
有
(名称)
|
无
|
生产单元
|
制摸工
|
打磨
|
粉尘、噪声
|
未超标
|
2
|
/
|
/
|
集尘
|
/
|
防尘口罩
|
/
|
修边
|
噪声
|
未超标
|
1
|
/
|
/
|
/
|
/
|
涂胶
|
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
|
未超标
|
2
|
/
|
/
|
大功率风扇
|
/
|
灌蜡工
|
溶蜡
|
石蜡烟、高温、噪声
|
超标
|
4
|
/
|
/
|
负压抽风
|
/
|
防尘口罩
|
/
|
注蜡
|
石蜡烟、高温、噪声
|
未超标
|
4
|
/
|
/
|
/
|
取模
|
高温、噪声
|
未超标
|
4
|
/
|
/
|
/
|
修件工
|
修边
|
石蜡烟、锡及其化合物
|
未超标
|
5
|
/
|
/
|
/
|
无
|
防尘口罩
|
无
|
焊件工
|
电烙铁焊接
|
石蜡烟、锡及其化合物
|
未超标
|
5
|
/
|
/
|
负压抽风
|
/
|
防尘口罩
|
/
|
沾浆工
|
沾浆池1
|
粉尘、噪声
|
未超标
|
6
|
/
|
/
|
轴流风机
|
/
|
防尘口罩
|
/
|
沾浆池2
|
粉尘、噪声
|
未超标
|
/
|
/
|
/
|
沾浆池3
|
粉尘、噪声
|
未超标
|
/
|
/
|
/
|
脱蜡工
|
脱蜡
|
石蜡烟、高温、噪声
|
超标
|
2
|
/
|
/
|
负压抽风
|
/
|
防尘口罩
|
/
|
烧铸工
|
箱式电阻炉
|
铜烟、粉尘、一氧化碳、高温
|
超标
|
3
|
/
|
/
|
除尘器
|
/
|
防毒口罩
|
/
|
脱泥工
|
脱泥
|
粉尘、噪声
|
未超标
|
1
|
/
|
/
|
/
|
无
|
防尘口罩
|
/
|
切割
|
粉尘、噪声
|
未超标
|
1
|
/
|
/
|
/
|
无
|
修饰打磨工
|
修饰
|
粉尘、噪声
|
未超标
|
20
|
/
|
/
|
隔离罩
|
/
|
防尘口罩
|
/
|
打磨
|
粉尘、噪声
|
未超标
|
10
|
/
|
/
|
隔离罩
|
/
|
焊接工
|
氩弧焊焊接
|
电焊弧光、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噪声
|
未超标
|
2
|
/
|
/
|
/
|
无
|
防尘口罩
|
/
|
配底工
|
打磨
|
粉尘、噪声
|
未超标
|
3
|
/
|
/
|
隔离罩
|
/
|
防尘口罩
|
/
|
焊接
|
电焊弧光、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噪声
|
未超标
|
3
|
/
|
/
|
/
|
无
|
抛丸工
|
抛丸机
|
粉尘、噪声
|
未超标
|
1
|
/
|
/
|
隔离罩
|
/
|
防尘口罩
|
/
|
作色工
|
洗蜡
|
噪声
|
未超标
|
1
|
/
|
/
|
/
|
无
|
防尘口罩
|
/
|
作色
|
锰及其化合物
|
未超标
|
1
|
/
|
/
|
/
|
无
|
烘烤
|
高温
|
未超标
|
1
|
/
|
/
|
/
|
无
|
打捆工
|
打捆机
|
噪声
|
未超标
|
7
|
/
|
/
|
/
|
无
|
防尘口罩
|
/
|
手工包装工
|
手工打包区
|
噪声
|
未超标
|
1
|
/
|
/
|
/
|
无
|
防尘口罩
|
/
|
辅助单元
|
维修工
|
/
|
电焊烟尘、电焊弧光、锰及其化合物、砂轮磨尘、高温及噪声
|
未检测
|
1
|
/
|
/
|
/
|
无
|
防尘口罩电焊面罩
|
/
|
四、评价结论与建议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分项结论
项目
|
判断
|
存在问题简要说明
|
1.总体布局
|
符合
|
—
|
2.设备布局
|
基本符合
|
采取了相应吸收、净化、排放装置,部分岗位有毒物质的浓度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
3.建筑卫生学
|
符合
|
—
|
4.职业病危害因素
|
不符合
|
脱蜡、熔蜡、配底焊接等岗位接触石蜡烟及铜烟超标
|
5.职业病防护设施
|
基本符合
|
用人单位手工操作较多,不利于职业病防护。
|
6.应急救援设施
|
基本符合
|
事故通风装置、相应冲淋、洗眼设施设置欠缺。
|
7.职业健康监护
|
不符合
|
未提供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
8.个人防护用品
|
基本符合
|
部分岗位员工未配备相应个体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配置不足。
|
9.辅助用室
|
基本符合
|
车间未设置单独浴室及更衣室。
|
10.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
符合
|
—
|
1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
符合
|
—
|
12.职业病危害告知
|
基本符合
|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不完善。
|
13.职业卫生棓训
|
符合
|
—
|
1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
符合
|
—
|
15.既往职业卫生评价建议落实情况
|
基本符合
|
未进行“三同时”评价工作
|
按照《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的通知》湘安监[2015]27号文件以及《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 号文件的规定,该用人单位属于第二类“制造业”中的“有色金属铸造”,其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结合该用人单位实际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其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级别定性为严重。
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在对该用人单位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该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不足,从职业健康监护、工程技术、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综合提出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建议。
1.1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该用人单位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49号)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的规定要求,根据接触毒物有害作业人员的职业性体检性周期和内容,进一步加强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所有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时定期体检和离岗时体检;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检查评价报告,做到一人一档。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归档保存。职业健康监护对象须包括外包人员和临时工。
应进一步加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加强作业工人职业卫生和个人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并定期对工人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应根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不同,配备相应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1.2 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
对在今后职业健康体检时发现的职业禁忌证病人应及时书面告知劳动者本人,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不得让其从事所禁忌的职业;对有异常结果的人员及时安排复查;对疑似职业病人及时进行职业病诊断与治疗;对职业病病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1.3 防护措施建议
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对生产设备定期检查与维护,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以保证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后期正常运行。
1.4 应急救援
完善职业卫生应急救援相关内容,完善石蜡烟中毒、有限空间作业、高温中暑等应急救援内容。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措施,在可能造成意外伤害的作业区域设置医疗急救点;配备急救人员、急救药品、急救器材;
1.5 受限空间作业
(1)制定受限空间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准入程序及安全作业规程,并告知作业人员;明确受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准入者、监护人以及各自的职责,在作业时,至少安排一名监护人在外持续监护:受限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受限空间的位置及存在的危害;制定受限空间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设施。
(2)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符合条件后才能准入,检测项目及顺序依次是:测氧含量(应保持在 19.5%~23.5%),测有毒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应低于国家限值要求,并进行机械通风和个体防护)。
(3)对受限空间内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估,并对准入者进行上岗前、换岗前等的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培训。
(4)当受限空间作业外包时应与承包商签订委托协议,告知其作业场所存在受限空间,并明确相关管理程序以及面临的危害。
(5)为准入人员办理准入证。
1.6 职业病危害告知
进一步加强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卡设置,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公示告知。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的要求在工作场所各岗位设置各警示标识、指令标示及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1.7 职业卫生评价建议的落实
用人单位应依据既往和本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中的分项结论中对职业病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报告中的评价建议落实。
五、技术专家组评审意见及建议
(一)评审专家对报告提出修订意见
(二)评价报告修改情况
会审后,衡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报告中不完善之处进行了修改。
(三)专家组对修订报告的审核意见
经审核,专家同意该评价报告通过专家技术评审,可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该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行政审查依据。
经审核,评价单位已按照专家组意见对该现状评价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同意该评价报告通过专家技术评审,可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该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行政审查依据。
TAG: